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
您现在的位置:  网站首页 |  年度计划及重点工作
南京农业大学2012-2013学年第二学期行政工作要点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

本学期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: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,全面推进“1235”发展战略与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的实施,努力提高教育质量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。  

一、重点工作  

1.开展“实践·创新·质量”教学年活动    

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,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,加强品牌专业、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建设,完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,推进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精心组织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,力争获得国家级奖励。  

2.学科及人才团队建设    

总结分析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,制定学科建设提升计划,健全学科建设考核机制,有效促进重点学科的整体水平。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学科人才团队建设,加强学科领军人才、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引进,积极做好院士、“长江学者”等申报工作。大力推进“钟山学者”计划。  

3.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   

加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,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实质性建设,力争获批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、2-3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。结合中心建设,进一步推动学校构建学科、人才、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。  

二、常规工作  

(一)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    

1.本科教学    

依托“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”、“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”,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。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估管理办法,新建一批特色精品开放课程及规划教材。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,推进各类基地和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。完善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和质量报告编报制度。  

2.研究生教育    

结合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制,开展本硕博课程的分级试点工作,建设一级学科通开课和专业学位案例库。设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,推进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。强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,继续做好实践基地建设。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。  

3.留学生教育    

严格选拔与考核条件,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。整合学校优势资源,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,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。  

4.继续教育    

拓展继续教育生源渠道,稳定办学规模。推进远程教学,着力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质量。加强干部培训项目的开发,提高培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  

5.招生就业    

加大招生宣传力度,加强与中学的交流和衔接,实现本科生生源质量稳中有升。制定博士生招生改革办法,试点博士生选拨的“申请—审核制”,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。组建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研室、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,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,建设创业基地,构建就业创业全过程教育模式。  

6.学生素质教育    

继续实施学生工作“三大战略”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,建立完善“大学工”体系与整体流动机制,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。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。积极组织各类主题教育、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,切实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,完善国防军事课程建设,提高学生身心素质。  

(二)队伍建设与人事改革    

1.人才引进和培养    

进一步规范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方法和程序,创新引才模式,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目标性。继续加大青年教师招聘力度,严格招聘条件,着力优化教师队伍学缘结构。加强对青年教师外语、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全面培训,适时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,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。  

2.人事制度改革    

针对不同岗位特点,完成专业技术岗位分级和职员聘任工作,确保教师队伍、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。进一步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。完善以岗位绩效津贴制度为引导的岗位分配和考核办法。制定非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制度实施细则,做好新进非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人事代理管理工作。出台《南京农业大学教职工处分暂行办法》。  

(三)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    

1.科研平台建设    

确保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整改验收,力争从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获批1-2个国家级平台,做好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申报工作。    

2.项目与成果申报    

做好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,为年度纵向科研经费达到6-7亿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超过1亿元打下基础。做好3个国家奖的申报、答辩和跟踪工作。进一步修改完善《知识产权管理办法》,加强学校知识产权全程管理。  

3.哲学社会科学    

实施《南京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(20122020年)》,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作用。  

4.产学研合作    

继续加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各类基地建设,完善服务社会人员的考核评价和各类基地建设管理的办法。做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申报工作。全面启动第四期“百名教授兴百村”小康工程。  

(四)学科建设与国际合作    

1.重点学科建设    

研究提出“211 工程”四期建设思路和建设重点。启动“985工程”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,深化“部省共建”工作。推进“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”一期项目建设,为验收和二期申报奠定基础。积极建设“十二五”省级重点学科。制定第三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并适时启动。  

2.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   

稳步推进生物信息学、海洋科学、设施农业等交叉学科建设。结合新学院的运行,加强农村金融、草业科学、社会学等学科建设,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。  

3.国际合作与交流    

与美国康奈尔大学、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高校签署技术转移、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协议。继续实施“111计划”项目,积极申报高端外国专家项目,探索设立校际“111计划”项目。继续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,制定“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管理规定”。鼓励青年教师出国(境)研修,开发学生校际交流项目,促进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。  

4.教育援外    

做好孔子学院揭牌的准备工作,组建孔子学院教学和管理团队,派遣教师赴肯尼亚开展突出农业特色的教育援助工作。扩展我校“对非合作”范围,形成以肯尼亚为中心、辐射东非地区的合作新格局。积极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班,申报商务部“援外培训基地”。  

(五)发展规划与校区建设    

1.发展规划    

深化顶层设计,加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发展路径研究,出台迈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可操作性意见。推动学院制定适应“1235”发展战略要求的发展指标、目标和措施。修订完成《南京农业大学章程(试行)》。    

2.新学院与学部建设    

进一步完善3个新学院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,推进新学院顺利运行和体制机制创新,激发学院办学活力。完善5个学部组织体系,充分发挥学部统筹学术发展和学术评价的作用。  

3.发展委员会工作    

进一步完善发展咨询委员会、教育发展基金会、校友会各项章程。组建新一届发展咨询委员会。完善校、院两级校友会工作机制,筹备召开第一届校友代表大会,筹备成立“南京农业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”,积极挖掘、争取社会办学资金,努力拓展办学资源。  

4.校区建设    

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,进一步做好珠江校区建设调研与论证,适时启动新校区修建性规划、一期建设工程论证和项目申报。完成牌楼地块总体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,争取牌楼教师公寓项目年内获批。组织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总体修建性规划论证工作,加强基地运行机制研究;推进基地基本道路系统、管网系统、温网室一期等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,承担部分实验功能;推进剩余1500亩土地的征用拆迁工作,启动土地使用证的申办工作。积极推进光华路南地块联合开发工作。完成土桥教学科研基地、江浦实验基地及外埠基地建设工作。  

(六)公共服务与后勤保障    

1.校园建设    

按计划推进多功能风雨操场建设,开工建设卫岗校区青年教师公寓,做好牌楼大学生实践与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前期准备。完成卫岗校区图书馆屋面、综合楼研究生教室、部分学院及行政楼办公室等维修改造。积极推进第三实验楼的立项工作。制定并分期启动“卫岗校区精品校园中长期建设景观提升规划”,进一步优化校园景观和布局。  

2.财务、招投标和审计工作    

拓宽筹资渠道,加强资金管理,优化财务预算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严格控制行政后勤支出,厉行节约,努力降低办学成本。加强国拨专项资金、纵向科研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管理,监督检查科研项目执行、经费使用等情况。认真做好2014年“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”申报工作。出台《南京农业大学耗材采购招标管理办法》,规范招投标运作程序。  

3.校园信息化建设    

建设南苑学生宿舍网络。全面完成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。进一步推进校园管理信息系统人财物整合与共享。完成校园信息应用安全等级测评与保障系统规划。初步搭建生物信息学云计算平台。加快信息化为远程教育、三农服务的探索。  

4.后勤保障    

启动公房有偿使用管理改革。推进家属区直供水工程。试运行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卫岗校区能源监控系统,提高资产管理和节能管理水平。稳定伙食物价保障饮食安全,加强对引进社会餐饮的管理与监督。强化物业精细化管理,进一步理顺学生宿舍管理体制。积极推进大学生医疗改革,提高大学生医保覆盖率。探索校医院运行管理新模式。加强后勤保障人才队伍建设。  

5.校办产业    

完善资产经营公司规章制度,规范公司经营管理。培育发展学校控股、参股企业,推进学科型公司建设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。做好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建设。筹措学校产业化研发中试基金,以校企联合的模式建设科技园区,积极探索“合作、共建、共享、共赢”的机制和途径。  

6.平安校园建设    

完善校园安保和消防设施建设,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,加大校园治安监管力度。加强校园秩序和交通安全管理,规范家属区机动车停放管理。开展校园环境治安综合治理,建设平安和谐校园。  

 

文章作者: 发布人:吴玥